/
袁亮(1960.6-):男,安徽金寨人,中共党员,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成套技术与装备,成功破解了淮南矿区安全开采技术难题,实现瓦斯事故历史“重灾区”连续22年避免瓦斯爆炸事故。创建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筹划成立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为我国煤矿安全绿色开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泽功(1960.06- ),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矿业工程A类重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安徽省煤炭学会理事,安徽省煤炭学会通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职业卫生健康委员会副理事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通风专业委员会委员,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
薛生,男,1964年12月10日生,教授,博导,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已发表论文142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7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及科研课题8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客座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煤与瓦斯突出研究室主任、澳大利亚国家标准委员会煤层瓦斯专业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煤炭基金煤与瓦斯突出专业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煤炭基金冲击地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唐春安,男,1958年3月出生,湖南省黔阳县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学科教授、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
徐良骥(1978—),男,安徽潜山人,矿山灾害与环境监测治理专家,安徽省二级教授、安徽省高水平导师、博士生导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安徽理工大学高等研究院(合肥)执行院长、院士办主任、科研部副部长(正处级)、省级GIS教学团队负责人、第四批安徽理工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安徽理工大学矿山测量学科方向带头人。
穆朝民(1977-),男,安徽淮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获博士学位,具有军委后勤保障..部某研究所、解放军理工大学博士后工作经历,现为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安徽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安徽理工大学中青年骨干、中国力学学会会员、安徽省通风协会理事、力学协会激波管分会理事、土木工程学会防护工程分会理事。
华心祝,1964年9月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7年就读于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1995年、2002年-2005年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分别获工学硕士学。
杨 科(1979.08-),男,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高峰学科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曾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高水平导师等荣誉称号。